【政经要闻】 NO.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财经出江城使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7日在京主持召开就业形势座谈会。惊接力阱蜜他强调,贷重底消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湖起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费金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融营确保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销陷雪冰稳就业目标任务。 胡春华指出,用童要按照党中央、工被国务院的财经出江城使决策部署,继续做好“六稳”、惊接力阱蜜“六保”工作,贷重底消把稳就业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湖起当前,费金罚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融营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人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相关政策落地见效,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NO.2 2022年4月7日,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支付结算工作电视会议。 会议认为,2021年以来,涉赌涉诈“资金链”治理成效明显,支付支持双循环体系加快健全;聚焦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解群众之忧、纾企业之困,支付服务质效持续提升;纵深推进严监管常态化,支付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统筹兼顾安全和效率,支付基础设施稳健运行,清算市场发展日益规范有序,社会资金循环顺畅高效。 会议要求,下一阶段要坚持稳字当头,保障支付业务安全连续运行,筑牢支付机构风险防线;要服务总体部署,依法加强平台企业支付业务监管,系统推进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支付活动“资金链”治理,完善支付体系建设。 NO.3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7日表示,2022年3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入总体回升,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 央行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80亿美元,较2月末下降258亿美元,降幅为0.8%。 王春英指出,2022年3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入总体回升,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局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主要国家债券价格总体下跌。 NO.4 “接力贷”重出江湖, 广州已经有银行再次启动了“接力贷”,据了解“接力贷”的主贷款人年龄需要在18到65岁之间。 按子女年龄最长贷30年,父母+子女流水满足月供两倍以上,首套最低5.4%,二套5.6%。 接力贷,顾名思义,父母作为主借款人,子女一起承担还贷责任,让原来的还款周期延长,不仅可以提升还款保障,还可以减轻购房者的压力。广州能重启接力贷,或将释放部分高龄购房者的需求,对于楼市无疑也是一个利好。 【国际要闻】 NO.5 俄罗斯公布美国在全球从事生物军事活动相关文件 当地时间6日,在俄罗斯的主持下,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生物安全问题会议。会上,俄罗斯方面公布了美国在乌克兰乃至全球从事生物军事活动相关的文件,指责美方违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并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构成风险。 根据俄罗斯在会上公布的文件显示,美国在世界各地的30个国家共资助了约336个民用和军用生物实验室,遍布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在一些地区,美国的军用和民用生物实验室高度集中,而且数量正在与日俱增。 【公司要闻】 NO.6 4月2日,天台县蜜雪冰城饮品店新增一则行政处罚,处罚事由为违法使用童工,被浙江省天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罚款1.25万元。天眼查APP信息显示,该门店违反《浙江省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办法》第二条第一款,《浙江省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 蜜雪冰城回应称,该童工为15岁女孩,辍学,“因为我的错误决定,我应该承担这个问题。” @蜜雪冰城 工作人员表示,已反馈相关部门,待处理。 NO.7 近日,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宇科技)多位员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内部公布,员工清明节后继续放假,为期三个月,按照深圳最低工资标准计酬。 2021年2月以前,柔宇科技“光环加身”,备受资本追捧,其中不乏中信资本、深创投、杭州基石、保利(横琴)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但如今,柔宇科技深陷“欠薪”漩涡,一直在寻求融资帮助,小编注意到,撤回上市申请至今,再不见柔宇有新的投资进入。 2021年5月10日,上海,中国品牌日展,柔宇科技,柔宇曲面屏。 此前已被曝出6个月发不出工资。柔宇科技似乎陷入一个怪圈,不断融资,却始终“缺钱”。 NO.8 4月6日,“关晓彤及关联奶茶公司被起诉”的热搜引起热议。 据四川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显示,近日,“天然呆”奶茶关联公司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新增立案信息,原告为温州欧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告为成都天然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至丙品牌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关晓彤,经办法院为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NO.9 4月7日早间,京东集团宣布,京东集团总裁徐雷将接替刘强东,担任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同时,徐雷将以执行董事的身份加入京东集团董事会。所有任命立即生效。刘强东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致力于公司的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 NO.10 “放贷款的销售员比我妈都关心我是否缺钱。”一位用户向媒体感慨,近期,他几乎每天都能接到4通消费金融产品的推销电话,即使不只一次拒绝,销售还是会不定时通过短信、电话询问他。 在消费金融领域,此类遭遇不是孤例,“陌生电话拒接”已成为不少用户使用手机的常规操作之一。除了轰炸式的电话营销,诱导用户贷款,通过宣传广告、销售话术误导用户办理消费金融业务等不合规的营销行为同样屡见不鲜。 2022年315前夕,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曾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 |